刚结束的2025年全国两会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,针对中小民营企业、消费行业提振、并购重组优化等释放了一系列重磅政策信号。作为消费行业中小企业并购咨询服务机构,我们梳理了与中小企业及并购市场密切相关的政策要点,为企业的战略调整与资本运作提供参考。
一、民营经济及消费行业:“大力提振消费、提高投资效益,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” 作为首项工作任务
1. “以旧换新”政策扩容升级, 激发内需市场潜力
政府将继续加码“两新”(消费品以旧换新、大规模设备更新)政策,安排特别国债3000亿元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,覆盖家电、汽车、家装厨卫等领域。
优化家装厨卫“焕新”政策:全国人大代表郭兴田建议大力推广整家整装模式、持续优化“焕新”政策(提高“焕新”补贴的资金占比、取消对补贴范围、对象限制、鼓励环保装修)、完善数字化监管机制。预计存量房装修市场规模可达每年10万亿元,并带动建材、家具、软装、家电等全产业链增长。
2. 服务消费与新兴场景拓展
政策首次明确将服务消费(如文旅、养老、托幼、家政)纳入补贴范围,支持企业创新消费场景(如智慧家庭、AI+服务),鼓励民营企业开发多元化供给。
并购机遇:消费行业细分领域(如智能家居、绿色家装、服务型机器人)的优质标的或将迎来估值提升,企业可关注政策补贴倾斜的赛道,布局产业链整合。
二、并购重组:税收优化与政策松绑,降低交易成本
1. 所得税政策调整
全国人大代表朱建弟提出优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税收政策,包括放宽股权支付限制、明确自然人股东个税规则、降低股权稳定性要求等,旨在减少企业重组负担,加速资源整合。
政策特别关注科技型中小企业,鼓励通过并购向新质生产力领域转型(如人工智能、绿色能源)。
2. 资本市场支持
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,推动科创板、创业板扩容,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直接融资渠道,并购退出路径进一步畅通。
对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,考虑将并购贷款占并购资金比例,由原来60%上限,提高到80%,期限亦由7年,延长至10年,支持科技企业尤其是链主企业加快产业转型,畅通资本循环。
行动建议:企业可借助政策窗口期,优化交易结构设计(如利用股权支付工具),重点关注科技与消费融合领域的标的。
三、民营经济:法治保障与金融支持双管齐下
1. 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立法提速
草案二审稿强化对民企权益保护,明确市场准入、融资支持等条款,稳定民营企业发展预期。
2. 金融资源倾斜
政策性金融机构将加大对中小民企的信贷支持,鼓励银行创新产品(如供应链金融、知识产权质押),并推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,吸引社会资本参与。
并购关联点:政策利好下,民企估值修复预期增强,可挖掘被低估的消费类中小企业,尤其是拥有技术壁垒或区域渠道优势的企业。
四、科技创新:新质生产力驱动产业升级
1.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
政府推动商业航空、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,培育生物制造、量子科技、具身智能、6G等未来产业。
2. 持续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
用AI赋能产业发展,与制造优势、市场规模优势充分结合,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(例如复星医药自主研发的PharmAID决策智能体平台)
3. 绿色转型支持
环保装修、新能源车产业链等领域获政策倾斜,采用绿色技术的企业可享受额外补贴(如家装领域补贴比例提高5%-10%)。
并购方向:科技型消费企业(如智能硬件、数字化服务商)或成为资本追逐热点,建议提前布局技术型标的。
总结与建议
2025年全国两会政策为消费行业与中小民企注入强心剂,并购市场将呈现三大趋势:
消费焕新带动产业链整合,家装、服务消费领域并购活跃
税收优化降低交易成本,科技与消费融合标的受青睐
政策护航下民企估值修复,区域龙头或成并购标的
两会政策红利已至,中小企业需顺势而为,借助资本工具实现跨越式发展。如需进一步解读政策或设计并购策略,欢迎与我们联系!
数据来源: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、人大代表提案及权威媒体报道